新中国定首都,有11个城市入选!为何最后是北京?主席这样解释
1949年建国的时候,首都选哪儿?王稼祥直接列了十一座城市,掰着手指头逐个盘。这件事其实没那么简单,要真挨个看一遍名单,哪个城市都有点儿来头。可到底为什么最后是北京?人们都喜欢讨论这个过程,可每次聊到细致处又有些含糊不清。今天换个角度,把那些候选地的“有戏没戏
1949年建国的时候,首都选哪儿?王稼祥直接列了十一座城市,掰着手指头逐个盘。这件事其实没那么简单,要真挨个看一遍名单,哪个城市都有点儿来头。可到底为什么最后是北京?人们都喜欢讨论这个过程,可每次聊到细致处又有些含糊不清。今天换个角度,把那些候选地的“有戏没戏
王稼祥在1945年中共七大中央委员选举中落选,出乎很多人的意料,由此也引起了一些人对毛泽东和王稼祥之间关系的猜疑。实际上,毛泽东在七大上做的《关于第七届候补中央委员选举问题》讲话中,对这个问题有过解释。只要对这段讲话略作解读,就不难找出其中原因。
“天天喊‘躺平’,可一到村里换届,大爷大妈还是把票投给能带他们卖土特产的人。”——这句牢骚,我上周在河北阜平一间小卖部听来的,当场把我钉在原地。同一天,刷到新闻:2022年学术界给“毛泽东思想”写了1.2万篇论文,比2018年多四成。一边是土味现实,一边是象牙
当时,实际上建议还是很多的;比如有人就提议广州,他的奇葩提案建议是这样的说的:广州经济繁荣,而且广州一带说的“广东话”里面留了很多“唐朝人”的语音,特别是“客家话”,现在用“客家语”朗读唐诗就特别有味道;这是我们祖先最兴盛朝代的文化遗留地。所以有人建议选择广州
回溯历史长河,20 世纪 40 年代,中国大地正处于风云激荡的革命浪潮之中。中国共产党在历经多年的艰苦探索与浴血奋战后,逐渐走向成熟。此时,党内对于指导思想的总结与凝练变得愈发迫切。1942 年 “整风” 以后,“毛泽东思想” 的概念开始崭露头角。
在红军长征的生死历程中,有八位关键人物以其卓越的战略眼光、坚定的政治立场和非凡的组织能力,彻底扭转了红军命运,为长征胜利奠定了决定性基础。他们的贡献不仅镌刻在历史丰碑上,更塑造了中国革命的未来走向。
1950年1月的一个寒夜,西北风吹得怀仁堂屋瓦微响,中央人民政府正在讨论一件看似细小却关乎国家门面的事情——首批驻外大使的人选。周恩来把名单递了过去,靠近炭火的角落里灯光微暗,纸页显得略有些发黄。
“1946年7月18日,老王,你确定子珍真在伊万诺夫?”王稼祥拉住身旁苏联联络员尼古拉耶夫的袖口,语速很快。对面那位俄国人点点头:“Да,没错,她在那里已经两年。”一句确认,拉开了多年后营救贺子珍的序幕。
张闻天曾问王稼祥:“我军仅三万人,如何能打败几十万强敌?”王稼祥微微一笑,答道:“靠的就是毛主席那十六个字!这看似简单,却是我们制胜的法宝”